靈感的來源
在本書的準備過程中,我將網(wǎng)撒得很大。我要感謝很多關于教學的經(jīng)典著作,為學校教師和我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包括實用書籍,例如路易莎·李曼的多本著作以及如安德魯·柏蘭德等人的重量級課本。
其次,還有很多培訓資源,包括為人力資源負責人提供的資料。例如湯姆·高德的《初次教練》和皮特·泰勒的《如何設計培訓課程》。還有很多關于工作中如何輔導和指導的書籍。在書店和圖書館中,這些“人力資源”類的書籍都歸類在商業(yè)書籍中,而不是教育部分,而教師也很少有機會閱讀這類書籍。這是很不合理的,因為其中很多都會對教師大有裨益。事實上,同很多專門的教師用書相比,這類書籍更有實用意義,內(nèi)容更加準確,不會小題大做,也沒有無數(shù)的教育行話讓人迷惑不解。尤其是關于需求分析、股東管理以及目標設定等內(nèi)容,本書在第2章和第7章討論了以上內(nèi)容。培訓類書籍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而教育類書籍往往忽視了這些內(nèi)容。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精彩內(nèi)容】
還有關于英語語言教育類的資源,其中一些可能比較專業(yè),例如關于如何教授情態(tài)動詞,但是大多數(shù)主題都具有普遍性,對于其他學科的老師也很有幫助。而且,英語語言教育類材料一般都有豐富的課程計劃方面的指導以及如何使用手中的資源的指導。
最后,還有一小部分關于后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師和講師的材料。我在這些學校都教過課,也在中學待過,我覺得這些學校間的區(qū)別沒有這些書的作者認為的那么大。因此,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從這些書中得到了不少啟示,例如福瑞德·福波特編輯的《后義務教育教學》以及阿拉斯泰爾·艾榮思寫的《通過形成評價和反饋加強學習》。
我希望可以從培訓、英語語言教學以及后義務教育的領域中獲得建議,也希望從中學教學中獲得啟發(fā),從而讓本書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不過,本書的主要來源還是我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師們的討論,感謝他們在這方面給予我的無私的支持。這么做的優(yōu)點是強調(diào)了教師普遍認為很重要的事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專業(yè)的文獻。
我已經(jīng)概括了本書一些重要的特點。不過,最重要的特點是,我試著少說廢話,實話實說,說出我對教學的看法。




